背 景
α-O-寡糖苷类化合物在医药、诊断和食品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。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中,血液淀粉酶活性检测依赖于一种结构精确的寡糖底物EPS-G7,从而实现淀粉酶的特异性、稳定性和高灵敏度检测。
然而,传统化学合成EPS-G7的路线步骤繁琐,需多次保护与去保护,总产率仅约5%,且伴有金属催化剂污染和α/β异构体混杂问题,纯化困难。酶法合成虽条件温和、步骤简便,但天然糖基转移酶(如CGTase)通常伴随复杂副反应,难以控制糖链长度和连接特异性,导致产物杂异质性高。这些困难致使EPS-G7长期以来被国际巨头垄断,国内完全依赖进口,价格高昂、供应链脆弱。
近日,我公司创始人/CTO、上海交通大学生命学院/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——杨广宇博士,作为本篇论文通讯作者,联合论文共同第一作者:上海交通大学生命学院聂挺博士、武汉瀚海新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阎振鑫博士,上海交通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洪亮教授、上海天鹜科技有限公司刘灏博士参与本项研究,在《Bioresource Technology》杂志发表了题为“Protein language model-assisted directed evolution of cyclodextrinase enables precision α-O-oligosaccharide synthesis”的研究论文,提出了一种基于蛋白质语言模型的多目标优化策略,成功实现了环糊精水解酶(CDase)的高效定向进化,以环糊精为供体,一步酶催高效合成EPS-G7前体—pNP-G7,产量提升至161 g/L,质量收率107.3%,远超传统化学合成,为α-O-寡糖的精准合成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。
主要研究内容
相比传统化学合成路线的局限性,酶促转糖基化法因其简单、特异性、低成本和温和条件而受到青睐。环糊精糖转移酶(CGTase,EC 2.4.1.19)常用于低聚糖转糖基化,通过三元复合物机制将环寡糖(环糊精)转移到受体。然而,CGTase 也会催化环化、歧化和水解,导致大量副产物并限制具有特定聚合度的特定低聚糖的合成。相比之下,来自GH13家族的环糊精酶(CDase,EC 3.2.1.54)具有水解而不是环化的天然偏好,同时保留一定程度的转糖苷活性,这可能为转糖基化提供潜在的新平台。
面对天然CDase通常水解活性远高于转糖苷活性,很难精准控制糖链长度和连接方式,难以满足高纯度EPS-G7的合成要求。研究团队首先建立了一种基于ESBS(额外糖结合空间)motif探针的生物信息学挖掘策略。他们发现,CDase催化口袋中有一处关键区域ESBS,其疏水性强弱可影响酶是倾向于水解脱糖还是转移糖链的关键。通过分析该区域的氨基酸组成与保守性,他们从数万条序列中筛选出104个潜在低水解活性CDase。经过实验验证,最终来自Paenibacillus sp. MY03菌株的CDase脱颖而出。该酶天然具备较高的转糖苷/水解活性比,副产物少,且主要生成目标产物pNP-G7,得率达到63%。
图1a,b
尽管天然MY03 CDase已表现出潜力,但要真正达到工业生产要求,仍需同时实现三个目标的提升:提高转糖苷活性、降低水解活性和增强区域选择性(减少pNP-G7异构体)。然而传统定向进化方法耗时耗力,且难以兼顾多个指标。为进一步优化该酶,研究团队引入了蛋白质语言模型 Pro-PRIME,仅用68个有益单点突变体的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微调训练,对转糖苷活性、水解活性和区域选择性三个目标进行联合预测与优化。仅通过Pro-PRIME一轮训练预测,即获得最优三点组合突变体S48W/M358F/D467E(M25),其催化合成pNP-G7产物比例从63%提升至98%,转糖基化/水解比率提高了12倍。
图1c-e
图1(a-e)
基于Pro-PRIME语言模型的多目标优化策略。包括ESBS引导的酶挖掘、单点突变体功能表征、语言模型微调与组合突变体预测,以及高性能突变体的实验验证。
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和结构分析,研究团队揭示了M25(S48W/M358F/D467E)三点突变发挥协同作用抑制水解并促进转糖基化机制,其中S48W突变通过缩小底物通道口径限制水分子进入,抑制水解;而M358F通过增强ESBS区域疏水性促进底物结合,增强与底物芳香环π-π堆叠,提升亲和力;D467E则通过增强极性相互作用稳定糖苷配体,提高转糖基效率;三点突变共同作用,实现了催化性能的全面提升。
图2. M25突变体的机制解析。
(A)通道结构变化;(B)疏水环境增强;(C)动态柔性变化;(D-F)突变位点局部结构对比。
在酶改造成功的基础上,团队进一步优化反应条件,包括pH、缓冲体系、底物浓度与酶用量等,在100 L中试规模体系中,400 g/Lα-环糊精和150 g/L pNP-G的底物条件下,pNP-G7产量达到161 g/L,质量收率达107.3%,纯度高达99%以上,时空产率64.38 g/L·h显著优于传统化学合成法。后续通过一步化学修饰闭环,即可高效获得EPS-G7,总收率超91%,远超化学合成法,且避免了金属污染和异构体难题。
新型 M25 CDase具备广泛的底物适应性,研究团队还尝试了熊果苷、红景天苷、虎杖苷等多种天然产物的寡糖修饰,均取得良好转化效果,这表明它不仅能用于诊断原料生产,更有望成为一款平台型工具酶,用于功能性寡糖苷的绿色生物制造,应用前景广阔。
上海交通大学生命学院/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广宇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。上海交通大学生命学院聂挺博士、武汉瀚海新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阎振鑫博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。上海交通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洪亮教授、上海天鹜科技有限公司刘灏博士也参与了本项研究。
【性能引领,品质保障】
EPS-G7以其高纯度(≥95%)、低杂质含量、优异的体系适配度及稳定性,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。与国外品牌相比,瀚海新酶的EPS-G7在性能上更胜一筹,降低了试剂开发及替换的难度。同时,严格的质控体系与大规模的产能保障,确保了产品批间差的有效控制,平均批间差不超过5.0%,为临床检测提供了可靠的保障。
01、高纯,低杂, 降低试剂开发及替换难度
02、体系适配度高,助力客户无缝替换
03、稳定性佳
04、严格质控,产能规模,双重把控,降低批间差
随机挑选三个批次的试剂,用覆盖线性范围的临床样本对比不同批次的试剂,平均批间差不超过5.0%。
产品信息
内容丨市场部、研发中心
编辑排版丨品牌
审核丨市场部、研发中心
图片丨来源于瀚海新酶
官方公众号
全国服务热线: 400-808-5320
研发制造中心: 武汉市高科园三路9号武汉精准医疗产业基地6栋
全球营销中心: 上海市奉贤区环城西路3006号瀚海大厦
官方公众号
全国服务热线: 400-808-5320
研发制造中心: 武汉市高科园三路9号武汉精准医疗产业基地6栋
全球营销中心: 上海市奉贤区环城西路3006号瀚海大厦
全国服务热线:
400-808-5320产品咨询订购
留言